学院风采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观看“电信网络诈骗识别与方法”主题讲座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团委 | 发布日期:2022-05-24 】 【选择字号:

    2022年3月27日下午3时,“电信网络诈骗识别与方法”主题讲座在线上顺利召开。我院学生积极收听收看,收获颇多,增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防范能力。

2019级生物科学1班
    电信诈骗已从简单的谋财上升到现今的人身安全,在校大学生遭到电信诈骗的比率居高不下,徐警官列举了频发的多类电信诈骗,对于多样的电信诈骗手段,作为大学生更是要小心,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要加强,不轻信,不盲从,持一颗怀疑的心,避免上当受骗。

2020级生物科学2班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手段也在随之改变。从最开始的打电话冒充家人转账,到现在的虚假兼职广告,微信群刷单,冒充公职人员进行威胁,AI换脸录制视频诱导老年人转账,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总是让我们防不胜防,即使每一年都在进行相关的防诈骗宣讲,但是每年仍旧有许多人深陷于电信诈骗的牢笼。2021年甘肃省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474起,平均每天69起案件,共计损失18.8亿元。损失金额百万以上案件97起,损失1.9亿元。损失金额五十万以上案件298起,损失2.1亿元。
2022年以来,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4332起,共计被骗金额3.2亿元。通过今天徐警官的讲述,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电信诈骗的事件不止发生在电视机里,也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徐警官向我们列举了许多兰州市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也给我们播放了许多防诈骗的小视频,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电信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受到诈骗的人群类型也是多种多样。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受过高等教育,也学习过许多关于防诈骗的知识,但是即使如此,每年仍然有不少的大学生被诈骗,被迫走上不归之路。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明白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想做好电信诈骗的预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于冒充公职人员要求我们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的不法分子要多加提防,多问问,多想想,不要随意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2.如果遇到钱不够花等资金困难时,不要随意轻信网上的“无抵押,无利息,秒放贷”的贷款广告,如果需要缴纳保证金的,多数是骗子,不要随意贷款。
3.如果遇到冒充网购平台、快递、金融平台客服诈骗,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等信息,或要求你扫描二维码的都需警惕,退款根本不需要银行卡,更别说验证码了,如需退款,一定要自行在正规购物APP内直接与商家沟通,不要轻信QQ、微信等人员身份。
4.网络游戏交易诈骗,“收售账号”“装备出售”“低价出售游戏币”等广告充满吸引力,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中招。网站上假的资金入账,让受害者误以为交易成功,然后在假网站上以各种理由(交押金,银行账号输错被冻结等)让受害者充值解冻才能提款,当受害人充完后,发现永远无法提现,才意识被骗。
诈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核心都是一个“骗”字。总而言之,一旦涉及到钱财问题,就要多加小心,万分谨慎,切实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此外,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下载国家反诈骗APP,牢记防范电信诈骗“8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一概不要相信。
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电信诈骗之中要及时拨打110或96110进行咨询报警,以便警方第一时间开展止付冻结和追赃挽损工作,不要因为害怕被责备而走上另一条不归之路,让我们谨防电信诈骗,共筑安全防线。

2021级生物信息学班
    通过徐警官的科普,我了解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体量之大。电信诈骗利用所谓“话术”迷惑受害人,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与受害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智商、收入等没有直接关系。我们了解了一些诈骗类型和诈骗公式,并通过视频课件,深入了解了电信诈骗类型。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该把防范电信诈骗作为知识储备和一种安全生活的保障。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日常频繁接触网络,更应该学习辨别和防范电信诈骗,强化自身防范本领,不占便宜,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不劳而获。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与方式,掌握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观念入脑入心,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与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