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5年“挑战杯”兰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来源:团委 | 发布日期:2024-12-30   】 【选择字号: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为我校参加第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征集优秀作品,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挑战杯”兰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切实组织“挑战杯”竞赛,现发布预通知。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内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作品分类

    以自然科学论文的形式参赛,仅限本科生参与。

    (2)作品要求

    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论文内容说明书和论文原文、期刊封面、录用通知或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3)作品考察重点

    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下设5个子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1)作品分类

    ①发展成就

    可以着眼于我国经济建设,围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开展调查研究;

    ②文明文化

    可以着眼于社会文明建设,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开展调查研究;

    ③美丽中国

    可以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开展调查研究;

    ④民生福祉

    可以着眼于社会建设,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就业民生发展保障、健康中国等开展调查研究;

    ⑤中国之治

    可以着眼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

    (2)作品要求

    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15000字以内的社会调查报告,同时附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记录、实施效果、新闻报道等相关附件。

    (3)作品考察重点

    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

    3.科技发明制作

    (1)作品分类

    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带来便利和实用价值。

    (2)作品要求

    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3)、科技发明说明书和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有实物或者模型。

    (3)作品考察重点

    侧重考核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下设5个子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4.参赛资格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成人教育)、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的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红色专项活动

    1.参赛资格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生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2.作品要求

    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4)、时长5分钟以内短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5000字至10000字之间的调研报告。

    3.作品考察重点

    制作视频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力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最终呈现出有温度、易传播的效果;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

    (三)“黑科技”展示活动

    1.参赛资格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支持跨地区、跨校组队,支持国外高校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单独或与境内高校学生联合报送作品。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2.作品要求

    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5)、申报说明书和作品专利并附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3.作品考察重点

    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或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灵活创新运用学习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的,体现了严谨、开放的科学思维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

    三、组织机构

    大赛由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学生处、兰州大学教务处、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兰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兰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联合会承办。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和指导工作。各学院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学院的赛事组织、项目推荐、事项通知等工作。

    四、赛程安排

    (一)报名(即日起至2025年3月)

    申报书等参赛材料提交以学院为单位,汇总后统一报送至邮箱。提交时间等信息暂定于2025年3月通知,请留意后续信息。

    (二)初赛(拟定于3月下旬)

    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对各学院推荐项目进行材料评审,遴选优秀作品进入复赛。

    (三)复赛(拟定于4月中旬)

    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对各学院推荐项目进行路演答辩评审,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进入决赛。

    (四)决赛(拟定于5月上旬)

    进行现场路演和答辩质询,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作品。

    五、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研读通知,激发学生参赛热情,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同时严格按照竞赛的有关要求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做好竞赛作品的发掘培育。

    (强化引导,系统培育。重点结合已有创新创业、学术科研、社会实践项目,根据项目成果的相关类型转化为参赛作品,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选聘科研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指导学生形成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各学院要以竞赛为契机,选树一批在学术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典型,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开展常态化的院级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或者分享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青年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

    六、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大赛通知发布官方QQ群:1004162062

    请有意向报名的参赛团队(1—2人)加入官方QQ群便于赛事沟通及交流。

    (联系人:

    校团委创新发展与实践中心 汤卫国

    联系方式:0931-5292914

    兰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联合 尹任洁

    联系方式:cxcy@lzu.edu.cn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1:“挑战杯”兰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2:2025年“挑战杯”兰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3:参考资料

 

 

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

兰州大学学生处

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科学计划研究院

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