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 参观刘家峡,探访红色基因
参观刘家峡,探访红色基因
2024年11月3日,资源环境学院水文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和环境科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赴刘家峡水电站开展实践教育。
刘家峡水电站始建于1969年,1974年建成发电,其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刘家峡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凝聚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它采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多种功能,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
在电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同学们参观了水电站的内部结构,包括发电机组、控制室等核心区域。据工作人员介绍,刘家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60亿千瓦时,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介绍到,刘家峡水电站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始终秉持着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在全国水电工业史和甘肃省工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水电站的建成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水电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中凝聚着无数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工人阶级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这是红色基因的重要体现。他们克服了技术难题、物资匮乏等诸多困难,历经数年的努力,让这座大型水电站屹立在黄河之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刘家峡水电站见证了我国水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水电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激励着一代代水电人不断奋进,为国家的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刘家峡水电站将继续发挥其在清洁能源供应方面的优势,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此次党支部的刘家峡之行不仅丰富了党支部同学们对刘家峡水电工程的了解认识,更让同学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相信在未来,他们会将这份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 | 南登峰 冉婧;图片 | 南登峰 伊丽米热·斯马义;执行编辑 | 南登峰;责任编辑 | 陶拓;审核 | 廖文硕 杨心怡;指导老师 | 周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