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志愿有温度:“3·5”学雷锋日,看他们如何让文脉焕新!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兰州大学校园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积极响应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号召,联合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兰州大学昆仑堂前广场举办“文脉传承·志愿先行”志愿服务成果展。此次活动以“志青春”志愿市集为载体,通过文物讲解、互动问答、文创展示等形式,向师生呈现甘博志愿者团队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实践成果,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志愿文化。
3月5日上午,服务队成员身着标志性黄马甲,在昆仑堂前广场布置展览。展区分为“志愿者风采”“文物讲解”“博物馆文创”三大板块,通过服务图片展示、文创实物展览等多种方式,生动展现了甘博志愿者团队兰大服务队成员们的志愿服务经历与成长故事。在“志愿者风采”板块,一张张志愿服务照片记录了志愿者们在校内外各个角落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穿梭于博物馆的展厅中,为参观者耐心讲解;或深入社区,开展历史文化宣传活动。这些照片不仅展现了志愿者们的热情与奉献,更彰显了他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在“文物讲解”板块,志愿者们精心挑选了6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一一呈现给现场师生,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博物馆文创”板块则展示了甘肃省博物馆设计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以及服务队志愿者收藏的各地博物馆文创,这些产品不仅设计精美,更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
在市集展示期间,甘博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驻足参观。在“文物讲解”展台前,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楚艳向参观者讲解文物铜奔马:“这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傲世凌空,一足踏于飞鸟之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工匠对力学平衡原理的掌握。”她手持文物图册,结合高清大图,向围观的师生介绍铜奔马的价值所在。
文创展示区陈列摆放着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特色毛绒文创“樱桃”“洋芋”、省博文创日历以及莲花形玻璃托盏冰箱贴等20余件博物馆相关文创设计产品。特色文创吸引了众多师生的观展兴趣,并纷纷询问是否可以购买。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则将观众对文创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到对于相关文物历史的热情中。历史文化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滕文宝拿起一款文创冰箱贴向围观师生介绍:“这款冰箱贴的形态取材自出土于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金饰片,而这批金饰片曾因盗墓活动猖獗流失海外,后由法国吉美博物馆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是流失文物回归的典型案例,具有特殊意义。”细致生动的文物介绍,结合精美的文创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参观师生纷纷表示希望之后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相关文物。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还贴心地为每位前来参观了解的师生赠送了由团队成员设计的文创明信片。
在本次志愿服务成果展临近尾声阶段,志愿者团队还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参观者,第十六任雷锋班班长朱华同志前来我校进行宣讲,在宣讲前他经过甘博志愿者团队兰大服务队成果展驻足参观,并亲切问候了现场的几位志愿者,“现在大学几年级了”“做志愿者辛不辛苦啊”,他还勉励在场志愿者们要像雷锋那样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积极进取,为祖国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在现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张泽珺激动地说:“朱班长的勉励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将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继续打磨专业能力,把雷锋精神融入博物馆志愿服务各项工作中去。”
活动期间,服务队的摊位吸引了100余名师生前来参与,发放博物馆宣传手册和文创明信片200余份。作为此次展示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志愿服务队队长陆万理全程参与了活动的筹备与执行。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展区的设计,到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智慧。他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甘博志愿者团队兰大服务队工作成果展示,更是对未来志愿服务工作的一次激励与启航。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甘博志愿者团队兰大服务队的志愿服务经历与成果,更激发了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动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甘博兰大服务队志愿服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志愿精神的集体宣言。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以微小之力点亮文化传承的炬火。未来,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弘扬陇原文化,传播丝路文明”的宗旨,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博物馆与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千年文脉在志愿行动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