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组织“虚拟班级”同学和学生骨干赴酒泉开展“科学家精神”研学活动
为深化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知,加强学科实践教学,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内涵,4月23日至4月25日,学院组织2021级“虚拟班级”同学和2022级学生骨干,共计31人,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实地观礼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
4月23日17时,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文华、研工组谢林会、团委副书记唐佳欣,带领研学团从兰州西站出发,乘车前往东风南站。在列车上,酒泉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兴斌、兰铁国旅公司董事长赵亮程出席“酒泉市‘坐着火车看发射’兰州——东风南列车首发仪式”,并看望我院同学们。
4月24日8时,研学团来到第一站,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北部发射场区的2号区。沿着航天前辈的脚步,重走东方红升起之路。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这里飞向太空。随后,实地走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塔架和当时位于地下的科研用房,墙上“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几个大字仿佛一下子将大家带回到那段艰苦又热血沸腾的日子,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2时,研学团来到坐落于东风航天城一角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我国航天与导弹事业的开拓人之一——聂荣臻元帅安葬于此,在他的身后是七百六十多座凝结着航天将士忠魂的墓碑。1958年3月,在甘肃与内蒙古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在弱水河畔,10万工程兵和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第20兵团将士们,顾不上清洗满身征尘,便毅然踏入茫然大漠,隐姓埋名,开启了我国第一个导弹武器试验靶场的建设征程。第一代“东风人”,用生命铸就了“青山埋忠骨,魂牵戈壁滩”的铮铮誓言,站在一块块墓碑前,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默然肃立,深切缅怀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先辈。
17时17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研学团到达发射场指定观礼区域,等待神舟二十号发射。现场有3000余人观礼。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三、二、一,点火!”,一声轰鸣响彻天际,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拖着绚丽震撼的尾焰缓缓离开地面,飞向太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现场观礼群众为中国航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震撼,更为这背后无数航天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所震撼!
航天研学不仅是一次前沿的科技实践之旅,更是一堂沉浸式的“行走中的思政课”。在结束观看神舟二十发射的返程途中,高毅睿、王焕然和丁海铭等3名预备党员同学深入讲解“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同学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此次航天研学活动,不仅让师生们亲历了中国航天历史的重要节点,更在实地中体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伟大精神。神舟二十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突破、不断前行的又一历史见证。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经历为契机,传承精神信念,坚定理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实践,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